置頂

志工教育訓練 (報名請洽社區總幹事)
課程時間
基礎訓練:101/11/4、101/11/11 共十二小時
特殊訓練:101/11/18 八小時

公告欄


社區合唱團擴大招生中,
特聘專業音樂老師,請社區居民踴躍報名參加。

2012年7月17日 星期二

港後北極殿沿革

依據高雄縣志稿記載,港後北極殿創建於清乾隆三年 (1738),民國十六年改建為磚造建築,民國十八年竣工,即是現存老照片的形態,並建第一科的祈安清醮。民國五十七年建第二科祈安清醮。民國七十一年將舊廟堂拆除改建,民國七十三年四月竣工落成,即現在北極殿,並建第三科的祈安清醮。地方耆老描述,在日治時代後期,北極殿被徵收作為村民的集會、訓練、上課的場所,原先供奉殿中的神明改奉祀於私人住家中,直到光復後眾神明才又回歸殿中。北極殿現址部分土地是由吳采繁所提供,吳采繁居民稱其為采繁師,為早期在光德寺的出家眾。
殿中供奉的神明,居中的為玄天上帝,又稱為上帝公,從土庫北極殿迎請奉祀;玄天上帝左邊奉祀的神明為天上聖母,又稱聖母,迎請自燕巢角宿天后宮。玄天上帝右邊奉祀的神明為仙姑娘媽,早期為居民私人朝拜之神像,廟址在今港後里西側,曾擁有信眾捐贈之耕地,名為仙姑媽田,面積一甲一分二,位在原廟址四周,民國四十二年被政府徵收,放領與佃農,現仙姑媽田只剩下約八十坪,目前為水溝用地。玄天上帝前有一尊沒有額外加冠的神明,為五公菩薩,又稱五公佛祖,迎請自茄萣。大殿入門的右邊奉祀註生娘娘,左邊奉祀福德正神,左邊偏殿奉祀太歲星君。註生娘娘與福德正神是七十三年改建後才供奉的神明,太歲星君則是為了方便里民安太歲於近年供奉。

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