置頂

志工教育訓練 (報名請洽社區總幹事)
課程時間
基礎訓練:101/11/4、101/11/11 共十二小時
特殊訓練:101/11/18 八小時

公告欄


社區合唱團擴大招生中,
特聘專業音樂老師,請社區居民踴躍報名參加。

2012年7月14日 星期六

尋找檳榔港

港仔後的地名最早出現在《雍正台灣輿圖》中,可惜誤註為港仔墘。
民國七十四年所編的阿蓮鄉誌中記載:「相傳明永曆年間,吳致雨跟隨鄭成功來台,首先在此落戶,取名致雨庄。庄南邊有一條小溪,土名檳榔港 (今中甲圳)。 清康熙年間,檳榔港南邊部落群起,自西向東數起,分別為竹仔尾 (屬六甲尾)、六甲尾、中甲、嘉棠腳,從中甲向北延伸,又有致雨、崙仔頂等部落。 當時,由於溪南岸居民往返致雨莊均需渡過「檳榔港」,故中甲、六甲尾、竹仔尾等庄民一致稱致雨庄為港仔後(即檳榔港的後面之意),久而久之,港仔後竟取代了致雨庄而得名。」
依據這些記錄可知,現在的港後里在明永曆時出現村庄,原本稱為致雨莊,至於什麼時候改稱港仔後,目前的文獻記錄中並沒有呈現,但可以確定的是,港仔後這地名在雍正時期已開始使用。
港後地名的由來中, "港" 至為關鍵,根據過去的記錄,這個 "港" 指的是 "檳榔港",而史籍中認為檳榔港即是中甲圳。依據地方耆老的口述中得知港仔後的 "港" 指的就是中甲圳,但耆老也指出檳榔港確有其地,而非所指稱的中甲圳,我們依據耆老的描述,結合日據時期 (1921) 老地圖,找到了史籍中所記載的檳榔港。

下圖中綠色區域就是耆老所稱的檳榔港,早期中甲圳彎彎曲曲,檳榔港就型成在最彎曲的地方,據說深達幾丈。

土地重劃後彎曲的小溪遭到截彎取直後,檳榔港已不復見。現在的 Google 地圖中,檳榔港應如下圖中的紅色區域。


沒有留言: